转载:南京日报《南京一企业为嫦娥六号装上“智慧眼”,轻松取月壤》

发布时间:2024-06-26

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平稳地降落于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区,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从5月3日嫦娥六号发射升空、到准确实施近月制动;从成功着陆月背,到月面智能采样;从月面上升,到在轨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作为中国探月工程四期的重要一环,嫦娥六号探月之旅历经53天,往返超过76万公里。

在这趟令人激动的“探月”旅途背后,南京一家民营企业的科研成果贡献了自己的“新质生产力”,它为嫦娥六号探测器的机械臂装上了“智慧眼”,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月球背面的样貌,还能留存为清晰的彩色照片,更能利用其专利技术助力嫦娥六号准确无误地采取月壤。这家企业正是位于栖霞高新区的南京英田光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6月26日上午,记者踏入该公司的研发中心,现场繁忙而有序。工程师们身着整洁的白大褂,头戴护目镜,正全神贯注地操作着精密仪器,屏幕上不断闪烁的数据和图像,显示着他们正在研发的最新成果。这里,正是嫦娥六号探测器上机械臂近摄相机光学元件的诞生地。

“用咱们光学元件做成的相机,和生活中的普通相机有什么区别?它们又是如何克服月球上的极端环境挑战的呢?”记者指着一块看似透明镜片的小小物体,好奇发问。

“由英田光学研制的机械臂近摄相机光学元件,不仅具备高质量、高清晰度的成像能力,还能够在月球极端环境条件下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具备高精度和高稳定性。”该公司工程师耐心解释,“打个比方,探测器在着陆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广视角、高清晰地去观察月球,还要避开障碍物、找到合适的着陆点,可以说这个‘智慧眼’需要‘明察秋毫’,成像距离在0.5米以外乃至无穷远,还得支持3D立体影像数据的获取。”

(图片来源:中国探月

能支持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月球“行走自如”,这样的产品从设计研发到加工制作花了多长时间?

“早在2014年,我们就在研制这些空间光学元件,然而过了快十年,我们才知道当初攻坚的这些技术是为了给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配套,能够为中国航天工程贡献一点微不足道的力量,公司全体上下都很自豪,大家都觉得非常有意义。”该公司副总经理尹广祥介绍,为了满足产品所需要的特殊需求,英田光学从工艺评审到光学元件加工,进行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他们不断优化设计,提高性能,确保光学元件能够在温差大、强辐照等极端环境下正常工作。同时,这些光学元件还结合了预设的视觉标记,通过复杂的算法实时计算出与月球表面物体之间的三维距离和三维角度,为机械臂的精准操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图片来源:中国探月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英田光学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经深耕精密光学领域二十余年。随着国家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创新发展,空间激光通信迎来重要的产业化机遇期,英田光学便顺势开拓了“新蓝海”。公司不仅参与了“祝融号”火星车雷达避障镜头元件及火星车所携带的导航地形相机光学系统研制,还包括嫦娥五号探月工程、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等多项国家重点国防工程的光学元件、光学镜头的配套任务。从2007年起就配合哈工大空间激光通信国防重点实验室进行空间激光通信终端研制。

“公司源源不断的新质生产力,有赖于对科研的持续投入和对优质青年人才的引进。”尹广祥说,公司研发人员占总人数40%,并持续每年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约占公司产值的20%,近几年来,企业高素质人才需求大,招聘的年轻人超过了50人。

当前,英田光学还正在积极推进嫦娥七号的光学元件正样交付工作,并已经进行了三年左右的电性件试验;同时,公司还在准备嫦娥八号的光学元件预研工作,主要功能将涵盖月球地表的地形地貌监测和地面导航相机。此外,公司还在参与多个大型空间相机的研制项目,包括可见光空间相机、近红外空间相机等。“能以我们自身在精密光学领域的优势,助力探月工程,大家倍感荣幸。下一步,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力度,以更高精度、更优越的光学性能、更加稳定的品质,创新升级产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尹广祥说。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旖旎


请选择搜索分类:  产品     通信    案例    新闻